
源起-葉炳強院長
極為熱心的輔大美國校友,在今年初新冠疫情的中期,想起2022年是輔仁大學在台復校邁入60年的大日子,如何把這兩個偶遇事件聯結起來,為母校復校一甲子來祝壽,起初計畫成立Global Health Center是一個選項,經過多次討論,得到陳建仁院士(前副總統,本校醫學院劉建仁神父講座教授)的建議,慢慢朝向「數據科學中心」的方向發展。透過美國基金會在美校友熱心邀請,找到多位在生物統計、流病專長及藥物臨床試驗有卓越成就的校友包括美國Harvard大學公共衛生中心魏立人教授.美國Northwestern大學疾病防禦中心劉江教授.美國軍人健康大學USU與美國軍方AFRRI龔則韞教授.美國Indiana大學醫學院李昭鋐教授.美國FDA藥品數據分析范崇濂博士及美國FDA藥品管理局莊易博士等加入討論;過程中,醫學院在資料分析及生物統計等領域已有相當成就的教師群也紛紛投入,「數據科學中心」(Data Science Center,DSC)的雛型就慢慢成型。
數據科學中心的logo設計(如圖)是由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第二屆畢業校友鄭秉富學長所設計,其創作背景考量現代的社會日益多元發達,資訊產出量呈現爆炸性的成長,數據的紀錄與使用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透過演算法和大量數據的收集與使用,可以為現況找到脈絡,為未來趨勢找到方向。設計上採用訓練腦力及發展創造力的七巧板來呈現,代表著思考與創造,如同數據的運用在大海中找出可用的拼圖塊,並且透過演算法和智慧運用拼出對人類有用的結果。以七巧板拼出快船揚帆航行於數據之海的意向,並且採用數據科學中心Data Science Center的字首,S代表演算法串聯D、C兩個字母作為單位的縮寫;其中「science」是源自於拉丁語「scientia」,在中世紀的根本含義是「知識」,而所有的知識都包含在哲學體系之內,這與源於希臘語的「philosophia」詞義相近,因此「science」指對自然進行經驗與實證研究所獲得的知識。而數據之海簡化意象,設計出較和緩的曲線;引領帆船後的是突破迷霧的十字架,代表天主教教會學校的使命。在輔仁大學復校芳華的一甲子醫學院成立數據科學中心,如同一艘在數據之海領頭的帆船,在迷霧中往正確的方向駛去!
這一切的結合,讓我想起福音中耶穌對著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路加福音5:4),希望「數據科學中心」的啟航及再出發收穫滿滿,符合學長、姐及眾人的期許,成為輔仁大學的「Center of Excellence」,祈求聖神的帶領及聖母的護佑。
組織成員
組織成員 | 服務單位及職稱 | |
葉炳強 | 顧問 | 醫學院 院長 |
林瑜雯 | 主任 | 醫學院 行政副院長 |
蒲若芳 | 執行長 | |
孫建安 | 公共衛生學系 教授 | |
陳凱倫 | 公共衛生學系 副教授 | |
陳詠宸 | 學士後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 |
徐婉倫 | 醫健數碩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 |
林可軒 | 數學系助理教授 |
研究員
組織成員 | 研究範疇 |
楊雯雯 | 研究員 |
鄭燕淑 | 研究員 |
分析師
組織成員 | 研究範疇 |
李烱禎 | 分析師 |
曾嘉聆 | 分析師 |
行政成員
組織成員 | |
許淑靖 | 秘書 |
施渝琳 | 行政助理 |
中心研究
1. 以台灣2002-2019年女性乳癌篩檢資料庫聯結成人預防保健資料庫、健保資料庫、台灣癌症登記、全國死亡登記,及台灣人體資料庫建立約200萬名40歲以上女性研究世代,進行”內源性荷爾蒙、代謝異常與不同組織學分類女性腫瘤發生風險與治療結果”主題研究。
2. 彙整台灣癌症登記及美國癌症登記(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公開資料,提供/協助醫學院師生進行台灣與美國族群癌症發生率/存活率比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