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2011~2018服務心得

#2011
 
陳孟君 (領隊)
2011
她們對於當地部落的使命感也相當的令人感動,他一直告訴我們,她們馬賽族並非醫療觀念不健全,而是距離過遠、無足夠的金錢及當地醫療衛生人員的嚴重不足,導致她們為了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下生存,因而有些錯誤的觀念。女孩的使命感及對於自己的期許,讓我深深的思考,我是否曾經對於台灣這塊土地有著這麼高的使命感?
 
申樂迪醫師 (團長)
2011
I am personally thankful to all the benefactors who have made this trip possible and would like to exhort again their generosity for future projects of such a kind. The Masai people have tremendous problems basically rooted in the socio-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hope of a better future involvement of our school of medicine in this special project, I look forward to my future possible particip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ties of friendship between Tanzania and Taiwan!
 
楊久榮 (副團長)
2011
這次的服務經驗,讓我有種滿載而歸的感覺,更讓我有必須再度回到這個地方的情感與責任。旅程中,我真正的敞開胸懷,擁抱這個世界,一個跟我從小到大成長模式與經驗完全不同的世界與生活,也讓這個世界走進於我。
 
王敬維 (活動計畫/出納)
2011
這短短的兩週,我很少看到他們會因為物資的缺乏而感到憂愁、抱怨,卻常常看到當地的小孩是如何的快樂、笑容總掛在他們的臉上。
正如當地的一句話:Hakuna matata (There is no problem,no worries!) 。
Tanzania 的人們總是帶着這樣的特質。讓我反問自己:快樂幸福究竟在哪裡?
 
鄭煜明  (總務/會計)
2011
在團員互助合作下,將這不可思議化為實際。在進行婦女衛生調查時,雖然研究對象近在眼前,心中有好多好多話想對他說,但中間有著語言上的差異,自己的英文能力又不佳,總覺得有點遺憾,不能將心中想對他說的確切的表達。
 
李如浩 (公關)
2011
這次對婦女的訪問更是讓我感觸良多。馬賽婦女在部落裡的地位很低,但又負責帶小孩所以責任其實很重。交通跟資源的缺乏,讓很多馬賽族的人延遲就醫,有時候會覺得有種無力感,會覺得我們能夠付出的真的有限,不過在反覆的討論過程中,我們的腦力激盪,也激發出很多創意跟想像。
 



#2012
 
陳惠姿主任 (領隊)
2012
當地物資的缺乏遠超過我所想像,包括水與電,水與生活息息相關,吃喝拉撒少了它,健康成了奢侈的願望。此次服務學習主題「與傳統助產士的交流活動「安全接生」高度挑戰團員們的智慧。
 
楊久榮 (團長)
2012
踏上東非坦尚尼亞的這片土地時,心裡並未有太大的雀躍或興奮,取而代之的是身負重任卻又踏實的溫暖-經過漫長旅途,我有一種回家的安詳感覺。這些非洲朋友,雖然膚色不同,言語不同,但他們實實在在如同我的兄弟姐妹們一般,有能力去愛、樂於分享、也渴望愛。
 
林怡汝 (副團長)
2012
大家的心都是連結在一起的,無論我們選擇服務的地方是哪裡,我們共同面對未知的未來,共同面對外界對我們的質疑,共同面對團隊合作的考驗……。
「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一個大學生能完成什麼呢?」常常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們不是專家,但我們能在進行國際志工活動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出發點,一旦累積到足夠的能量,就可以做更多的事,就害怕在被質疑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動力,失去一個可以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在這裡,團隊的工作人員相信”改變是值得等待的”,就像蝴蝶破蛹而出,美麗的結果是需要時間慢慢醞釀的,而我們做的事即是在當地灑下一粒種子,等待這顆種子慢慢萌芽,我們的愛慢慢成長、茁壯。
 
 (文書組長)
2012
與馬賽族傳統接生婦女交流的第一天,是我在非洲感動掉下第一滴眼淚的時刻,在他們身上看見了人們在環境缺乏的困境下,努力突破的認真,比起生活在物資富裕的我來說,在經驗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科技發達的方式解決,而他們卻能以最不傷害自然的方法和這片土地相處,很慚愧因為社會的進步讓自己少了很多思考的機會,原以為他們因為資訊匱乏所得到的知識肯定會比我們少,但並非如此!他們很珍惜能得到知識的機會,看著那一副副炯炯有神而滿溢求知欲望的眼神,敬佩他們擁有的那股執著。
 
林泰谷 (文書/會計)
2012
團隊若能長期而固定地前往當地,甚至其中有幾位成員能夠再回去服務,當地學校的師生、基層診所的醫療人員、部落的居民就會見到熟悉的面孔,讓彼此因相互了解而更加親近,從而建立信任感。服務於坦尚尼亞的生活點滴,拉近了當地居民與我們的心,許下未來交流合作的更多可能,每一次的握手寒暄如是,每一次的彌撒祈福如是,每一次的晚餐對談亦如是。我想,無論我們對於服務的期許為何,無論我們的服務計畫為何,我們為當地人民所提供的幫助,其基礎應建立於:認識對方的觀點、文化與環境,並瞭解對方的需求。「提供當地真正需要的,就是做對的事。」
 
劉令嫻 (文書/網站製作)
2012
我確實知道,這一次來到坦尚尼亞,我不可以再是觀光客,因為我帶著很多人的期望和愛心,哪怕我只是三年級的學生也許學識還比不上團裡的學長姐,我也要把我今年所有「會的」跟「能的」都貢獻出來。「服務學習」這回事,基本上是學習遠多於服務,無關年級或年紀。
馬賽族是個父權極強的社會,大部分的馬賽女生都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指定婚配對象,也很早就必須面臨結婚生子。族裡的女生為了求學甚至逃家,放了長假也不敢回去,因為一回家就有可能被揍、被關禁閉或是甚至被「強迫懷孕」而無法再回到學校。同樣身為女性聽到世界上仍然有女孩子被這樣對待不免心中一陣酸楚和複雜。
 
陳孟君 (生活組長/出納/公關)
2012
每次課程結束後,總是有許多高中生會開心的與我們建立關係,她們會與我們分享她們的生活,當地傳統割禮的習慣,當地婦女因為傳統所受的影響,雖然她們十個人看一本書,雖然天黑了她們就無法上課,雖然她們不知道上完高中之後,她們是否還有能力繼續就讀,但她們一直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一群台灣學生能夠踏上那片美麗的土地,與當地的居民一起合作與交流,我想,這是我們服務學習最美麗的開始。
 
王盈婷 (財務組長/總務)
2012
服務的教學課程雖然跟我們一開始在台灣籌備的不太一樣,但是也因為我們有做充足的準備,讓我們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改變與挑戰,大家也都慢慢改變心境,所謂的”no hurry in Africa”,一切就是要慢慢來急不得的。其實我並不覺得我們是去那邊教導他們甚麼,反而是他們教了我很多不同的生活態度與看世界的角度,他們把生命的循環看得很簡單也很自然,那種渾然天成開朗的個性讓我好羨慕,沒有大都市的爾虞我詐,只有順著自己的命運做好自己的事情。
 
顏曼綺 (公關)
2012
來到非洲,我完全可以把手錶丟掉,無須再同時間賽跑,當置身在一片曠野之中,整個世界,整個空間,整個時間就像是靜止一般,時間與語言都不重要,沒有電力也沒有網路,透過大自然,透過馬賽部落,透過野生動物,透過環山美景,透過中學生們,透過每一位我見過的非洲人,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帶給我許多的反省機會與空間。團友們間的感情在這短短的十幾天,變得更緊密了,因為,我們一起走過了許多挑戰並且合作無間地克服了種種困難,特別是來到新環境,團員們彼此照顧與包容擔待,讓我感受到友愛的力量。
 
石宜安 (活動)
2012
他們帶來的實在太多,本以為可以帶給他們什麼,反而是他們帶給我很多未曾有過的經驗,有誰比他們更像一本活的助產字典,在有限的資源內,用無限的經驗幫助媽媽與孩子。
 
池家瑋 (活動)
2012
這一趟16天的志工服務學習真得讓我體驗到原來非洲的景色是如此讓他震撼。在為馬賽傳統接生婦女做交流時,可以發現她們非常有智慧。當她們遇到一些危險的情況時她們還是會利用最原始的原理和方式讓產婦順利產下寶寶,就算是在醫療很發達的臺灣也不一定能像她們的婦女般利用這些方法讓嬰兒出生。



#2013
 
葉炳強主任 (領隊)
2013
Experience〈經驗〉及Experiential〈體驗〉這兩個英文單字都始於「E」,而英文的「眼」「Eye」與「耳」「Ear」也始於「E」。真的要親自參與、投身、交談、聆聽及觀察才會有所瞭解內化與學習。非常感謝及高興親身參與此行,並與2013 團的團員彼此合作,克服許多困難,留下美好的回憶。“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
 
Sister Beatrice Wanja Njeru  (學術顧問)
2013
In whatever I am granted to live, let my hands be stained, like the hands of a potter who works on the clay, or the hands of a peasant who works in the fields, may they be rubbed and worn out by the contact with other hands.
 
劉令嫻  (團長/教學)
2013
輔坦醫療志工團正在把台灣的愛心種子播到坦尚尼亞的馬賽部落,而今它們一個個地在萌芽。要見到這些芽苗長成大樹還要長久的時日跟努力,但是我們正在開始。願這棵大樹將來能夠庇蔭Engaruka 的大小生命,也能使台灣志工們的靈魂得到滋養成長。
 
李佾臻  (公關/財務)
2013
進入Engaruka後,手機再也沒訊號,現代文明的電器如果沒有電在這是一點都派不上用場,卻也因為這樣多出了更多可以跟人面對面接觸的實際感受,每天的生活就跟著太陽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樣規律,雖然偶爾會停水,不過團員們都已經練就一桶半的水就可以洗頭加洗澡的功力,有時還廢水利用拿來洗衣服。
 
吳岱峰  (公關)
2013
如夢似幻,二十天一眨眼就過去了,感覺做了許多事,卻好像還有許多事沒做完,以為自己是去付出,卻帶回來的更多,希望我們在那撒下的種子能茁壯,杏林叢生!
 
曾麗婷  (教學)
2013
Sister Beatrice 曾在開會時對我們說了一句話:“We learn how to be slow here.”是的,即使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我們仍要學習如何放慢自己的腳步,互相討論並冷靜思考解決方法,才能隨機應變,機智地應付任何突如其來的事,這點是我在這次服務中,最主要學習到的事。
 
楊怡強  (文書)
2013
在這片以基督天主教為主的環境中,人為的干擾少,上帝的旨意也許比在台灣更有意義。也許這也是為什麼那邊的人都很虔誠吧,所以即使簡單的生活也是會有生活的重心,然後因為生活的簡單使得每件事物都更加的有價值,有意義了。這就是在非洲生活的好處吧,也是我會永遠記得的部分。
 
李昶慶  (文書/攝影)
2013
很喜歡這裡的居民,正因為生活的單純簡單,他們待人就像自己家人一樣的親切真摯:為人正直令人肅然起敬的Saibulu很慷慨的再次讓我們紮營在他們家的後院,還很熱情的跟我們學中文呢!他的哥哥Labalani也是很nice又可愛的長者,記得有次他突然把我抓去離開營地,原來是要我幫他拍自己和牛的合影!
 
華珊  (文書/活動)
2013
或許我們不知道能為他們做的有多少,但每件能做的事情我們盡心盡全力!孩子和當地每個人的眼神我們看到了最單純的知足笑容!Palachichi(笑一個)原來人與人的心可以這麼近這麼親這麼真!。快樂其實很簡單。簡單其實很快樂。
 
魏敏真  (生活/攝影)
2013
「不要害怕經歷什麼,這都將成為你日後的養份。」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我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對這趟旅程的期許。在坦尚尼亞服務的日子,有許多不是能事先預料的事情,這讓我們學習到一個功課是-pole pole 慢慢來,有個柔軟的心吧!
 
王俊凱  (財務/活動)
2013
整趟旅程不是完美無瑕,但是我覺得這種缺陷美也足夠讓人記憶深刻了,像是車子拋錨在荒野上與其他發生率很低的危機事件在我們團上發生了不少,不知我們這團生性樂觀還是後天的豁達,在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第一件事卻是唱歌,如果回到當時我想這種危機處理應該也是一種緩解氣氛的方法吧。



#2014
 
NSENGIYUMVA Ladislas 隨隊修士
2014
今年我想特別感謝台灣的所有恩人們對這個計畫的支持並邀請所有有能力的人繼續幫忙輔大坦團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資源以便繼續在天主教輔仁大學發展“愛服務窮人的精神”. 在每位恩人的行動上,可以很明顯看到一個共同點—慷慨大方. 雖然你們都可能沒有去過非洲的任何的國家,但是你們的愛已經傳遍到哪裡了!
 
卓妙如助理教授 (領隊老師)
2014
參與服務學習過程中不只是擔任志工,更是體驗愛人愛己,能學習關懷Engaruka 部落族群,體驗到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交流,學習謙卑與珍惜,學習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李昶慶 (團長/攝影)
2014
喜歡這裡的生活,在部落,沒有電、沒有網路、更別說什麼電腦電視社群網站,一切回到最單純最簡單的生活,依著雞啼而起,在月光的沐浴下而進入夢鄉。或許一開始會些微的不習慣,但久了會發現最美好的喜悅就來自於單純的生活,在這裡,時間過好快,但步調卻很慢。
 
楊久榮 (計畫)
2014
二十多天的服務日程,看見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學習了很多,也有滿滿的感恩與感動。希望藉由輔醫坦團與當地的共同努力,我們能夠繼續提供馬賽當地長遠、持久而有意義的服務;也希望自己能莫忘習醫的初衷,勿忘在輔大、在輔坦團所獲得的點滴栽培與種種感動,在未來行醫的道路上,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回饋所學,盡心治療與幫助病人。期許自己能夠成為醫學院前院長鄒國英教授常常與我們分享的好醫師:“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often,to comfort always.”
 
馬巧恩 (公關/教學)
2014
還記得在一次的彌撒中,看到他們穿著傳統服飾、盛裝打扮,還唱歌跳舞、奉獻祭品,我無法相信自己正在參與他們的文化,我好感動,頻頻拭淚,到Boma 家訪時,每個馬賽人都像是地理課本跑出來的,很感動能跟他們學習說「馬賽語」、學如何抓羊、跟小孩玩耍、學如何剝豆等,都是得來不易的經驗。
 
李采彤 (公關/攝影)
2014
一次上完兩性平等,學生傳來一張紙條:「為什麼白人比黑人好?」第一瞬間的心情是極致的難過,再來駭然失色,我的學生怎麼會有這樣的概念?於是兩性平等課瞬間變成平等課。我先反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想,卻得要台下鴉雀無聲。「Nobody i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開始了我的小演講,「You must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find your significance in this world」結語。短短十分鐘的回答,我越講越亢奮熱血不停的燃燒,也看到台下的學生開始微笑。這是我在坦尚尼亞整個旅程最熾情、最活出靈魂活進心窩的一刻。
 
蔡松宏 (教學)
2014
我憶起每次在坦尚尼亞我們用著英語、方言、甚至比手畫腳來溝通,雖然有許多語言上的鴻溝、也受到很多文化民族上的障礙,但我真的相信我們這樣飛過千萬公里來傳遞的這份心情,這些孩子們、這些居民們都是能感受到的。我們跨越了這千山萬水的相遇應是有意義的,應該是能填補彼此生命的。
 
黃柏禎 (文書/美宣/團康)
2014
和每個當地人深入交談時,感激我能看到世界上另一種文化,學習講另一種語言。看著孩子坐在設備簡陋的教室,眼神發亮的望著我們,感激我在台灣擁有幸福的求學路程,有冷氣的教室、有認真教學的老師。家訪時參觀當地人用牛糞黏起來的小茅屋,我感激在台灣我能住在堅固的水泥房子裡。感激為這趟旅程付出的人,在這趟旅程中遇到值得學習的人,感激那些在我生命裡增添豐富色彩的故事。
 
陳昱甫 (文書)
2014
我貪心的想記起每一個在坦尚尼亞遇見的人,每一個時刻,他們教會我非洲慢條斯理的生活態度,他們教會我如何對陌生人敞開心房,如何日子再苦也要笑給老天爺看。每一個星空下暢談的夜晚,星星晶瑩剔透每顆都分明,我與老師們喝著啤酒,聊著彼此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也察覺了老師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是更勝於我的。
 
許崇誠 (文書/總務)
2014
我認為從教育來著手確實對新的一代(高中生們)來說很有幫助,因為他們正是好奇心、求學上進心仍存在的時期,藉由教育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環境與醫療問題,進一步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雖然成效不是立竿見影,但是當我發現有一些學生與民眾在我替他們量血壓、測身高體重、衛教後,他們更願意去檢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與去診所就醫,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他們成為我們在當地的種子,可以繼續把正確的觀念與對醫療的重視傳給他人。
 
徐頤 (生活)
2014
這次的服務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在我們當中,因為愛讓我們看見一萬公里外的需要,雖然我們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但因為愛我們能夠相處在一起,因為愛就是我們之間共通的語言。我們做的真的很小,幾年內我們不會看到成果,但這棒子要繼續的傳下去,傳給未來的輔坦團,也傳給未來願意帶著這份愛到一萬公里外服務的每一個人。
 
陳泰源 (總務/攝影)
2014
在坦尚尼亞Engaruka地區裡,永遠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問題、還有夢想。也許有些事情是我們可以想辦法解決的,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只能陪伴他們面對問題,很多事情是無法解決的。
 
許心瑀 (總務)
2014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有一次團隊的分享中,我說”因為看到了當地生活的環境,讓我感慨原來真的有人一輩子都活得那麼辛苦。”徐頤卻反駁我說”其實當地的生活很幸福,只是活在台灣的我們擁有的太多太多了,我們才不懂得知足!”徐頤這句話點醒了我,原來幸福的定義不是在我們擁有的多少,而是在我們懂不懂的知足!


 
#2015
 
卓妙如教授 (領隊老師)
2015
在坦尚尼亞Engaruka 感受到「簡單,其實也可以很快樂」,雖然要適應缺乏電力及用水資源不便利的生活相對辛苦,但是我們以美好的心欣賞周遭的事物、真誠對待每個人,每天一起開懷大笑、哭泣時一起擁抱、彼此勉勵,每個人都感受到在這個任務中承擔的使命,這一切皆因為我們相信「有了愛,一切都有希望」。
 
李采彤 (領隊)
2015
以輔坦而言,我們認真一年一年累積,把自己的mission 做好,從一個小點擴散,今年第五年結束邁入第六年,這個project 不再只有我們團隊,當地醫療機構、教堂、政府,最重要當地部落村民也是夥伴,因為我們的願景有彼此。不敢說我們做了多少,但我們努力貼近當地需求,至少在對的方向前進。
 
徐頤  (團長)
2015
這趟旅程讓我最滿意的不是我們完成了多少任務,我們幫助了多少人,而是我毫無遺憾地離開了我們服務的對象;毫無遺憾地離開了在異地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毫無遺憾地離開這美麗的國家。離別在所難免,但當你不帶一絲遺憾離開時,你不會難過,因為我們都知道彼此之間的愛是永不分離的。
 
蔡欣縈 (公關)
2015
這趟旅程我多了十一位情似家人的好夥伴,沒有你們回憶不會如此精采,我們每天睡帳篷,隔著帳篷都能知道是誰在說話,說秘密還會被聽到,早上不再使用鬧鐘,這純樸的日子自然會叫你起床,每天空檔時不是抓雞、抓羊、抓孩子(?)、趕蒼蠅,就是每晚一同在星海下彼此坦承、講好笑的話彼此笑成一團。
 
陳沛琪 (公關)
2015
在這趟志工服務的旅程中,我時刻保持著感恩的心,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最幸運,雖然去服務的是我們12 個人,但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多的人,無論是在台灣或在非洲,都在幫助著我們、支持著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可以為這世界上的某個小角落帶來一些改變,真的非常感謝。
 
歐道紘 (公關)
2015
Dr. Sanka 獨自一人脫離他們國內的舒適圈,放棄繼續進修升職的機會,來到坦尚尼亞發展較落後的村落,在沒有許多工具與藥物的輔助下,照顧著村落近萬人的生命,他的眼神中充滿力量與沉穩,卻也不失充滿關懷的柔情,看著他耐心聽著病人的病痛,利用雙手與聽診器進一步確診──這些清晰的畫面彷彿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永不褪去。回想起這些畫面,我才領悟到:「醫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蔡松宏  (計畫/教學)
2015
莎士比亞說過:「人生就是個大舞台,誰都得在上面扮演一個角色。」而我的角色是怎樣子的呢?看著那馬賽族人一個接著一個,用一種接近虔誠的方式與診所醫生交談,看著醫生用著一種對於醫學充滿信仰、對每個病人充滿熱情的語氣與態度碰觸著每個病人時,我想著這便是那『望聞問切』的楷模,同時也是對著醫學的熱情與虔誠膜拜。眼前的這個人是捧著一顆信仰自我醫學專業的心,面對病人的好醫生。
 
謝雨彤  (教學)
2015
在坦尚尼亞的二十多天,所見所聞真的太多太多,也有許多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心得。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體認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渺小,而這正也化為督促我們更加努力的力量,回到台灣後在課業知識、和臨床技術實習上,發自內心想要學習更多、更努力充實自我。
 
柯宇謙 (文書)
2015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如同三溫暖般的心情轉換。儘管籌備期每當輪到我試教時總是無比緊張,當一站到教室前,面對五十多雙盯著我的眼睛,我卻很享受與學生們分享我們教材內容的過程。有些人認真的抄著筆記,有些好奇心強的人不斷問我們問題,與學生們交流的時光,雖然因口音問題顯得有些辛苦,卻能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好奇,以及想從我們身上獲取知識的渴望。
 
郭伊庭 (文書/美宣)
2015
我很喜歡當地純樸的生活,每天早上被動物的聲音叫醒,有時候是驢子,有時候是雞。偶而追著雞跑聽牠咕咕叫,再抓小雞、小羊,挑戰動物靈活的速度;原本想跑去抱著牛,但發現牠們太憨厚老實都不會跑呀!趁著早上有太陽這個天然的電燈在時,我們就去執行任務,再回到住的地方時就已經是下午五點了,距離太陽下山大約是一個小時,我們使用這時間,快速的一起露天洗頭,輪流洗戰鬥澡,再來開會。到了晚上,因為少了光害,一抬頭便是銀河,這片天空美得不像話,在星空下我們聊天、分享、儲備明天服務的體力。
 
陳章淑  (生活)
2015
第一天到Oldonyo Lengai 時,心裡難免緊張,儘管在台灣的籌備期已演練過,但是面對台下許多陌生的面孔,也是第一次用英文教課,心裡緊張萬分,但是在課堂中,他們一雙雙炯炯有神、求知若渴的眼神激勵了我,課後,學生們也問了許多問題,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能感受到他們求知的渴望,也和他們變成了好朋友,也會互相分享著彼此的文化。
 
王毓萍  (總務)
2015
在坦尚尼亞的生活其實很原始,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潛能,如果我告訴你,你只能用一個水桶的水要洗完全身,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吧!但是我必須說,在那邊我們真的都這樣洗澡,沒有電,但是有無光害的星空照亮著我們,沒有網路可以滑手機,那就並肩坐在星空下聽聽大家的故事吧!



#2016
 
歐道紘  (領隊)
2016
當看到我們的努力被當地人肯定,願意與我們繼續合作且接受我們的幫助,並以最誠懇與感謝的心情來歡迎我們,無論是情感上激勵我們,還是團隊任務上勉勵我們,對團隊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良藥。
 
蔡欣縈  (團長)
2016
輔坦必須做出突破,必須像海綿一樣,吸收著過往經驗,繼續寫下每一年的故事,今年我們不只在區域醫院短暫實習,也探勘了新的據點、參訪相關組織和醫療院所,這些都是輔坦未來的養分,指引著團隊方向與計畫。
 
郭伊庭  (團隊秘書)
2016
還記得有一天參加彌撒得到了一句話:「簡單的生活使人與人之間更緊密。」,我想就是因為這裡的生活簡單,讓我用心體會了每個用心對待我們的人的心,讓心跟心靠得更近。
 
江卓鴻  (公關)
2016
看到坦尚尼亞的水資源缺乏,從數公里提水的地方或者是在雨季多儲水,這種水質真的是無法能想象。土黃色的水上浮著無數的孑孓,晚上動物也會聚集在這裏喝水,這種水是當地馬賽部落人煮、洗、喝的水,讓我覺得非常無助。
 
潘彥伶  (公關)
2016
笑容,是讓我豪不猶豫加入了2016 的坦團的一大原因,每一個學長姊與當地人的笑容感動了那個正在看成果報告書的我
 
葉展辰 (公關)
2016
坦尚尼亞做醫療志工服務,讓我體驗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也使我見識到愛真的不分種族文化與信仰,透過這次的活動讓我人生更完整,我也學到了簡單的快樂。
 
張釗寧  (教學)
2016
隨著我們更深入內陸,進入到Engaruka,生活上的不便漸漸能體會,但換個想法,其實也更接近於最原始、最簡單的生活,每天的用水,都是提著水桶去裝,如果要使用溫水,就把空的寶特瓶的水裝滿,放在帳篷,隨著陽光曝曬,冷水也就變成溫水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卻也激發出我們的生活小智慧。
 
魏敬倫  (文書生活)
2016
但,我又能做什麼?這是很多國際志工心中的疑問,一顆充滿熱忱想要服務的心,但對於當地的大環境卻無能為力,可能有時會沮喪,但就輔坦而言,已經邁向了第七年,相信我們一點一滴累積的努力,可以為當地帶來改變。
鄭若文 (財務)
2016
我只是希望能夠用我的雙腳、雙眼、雙耳發現需要,並不是再給魚或是給釣竿,而是讓朋友們及我自己發現魚的重要。期許記住從當地得到感動,使生命的碰撞繼續延續。
 
簡淳羽 (財務)
2016
在我們離開坦尚尼亞之後,R小姐仍然是不識字的文盲,也許在村莊中,還有更多像她這樣的小孩,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受教育。如果沒有人教導他們,沒有人指引他們是非對錯,他們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017
 
劉令嫻  (領隊)
2017
志工這回事,比起手把手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好,我認為更令人開心的事在你離開的時間,事情有了你意料之外的自發發展,這些改變雖然很小,但都令人振奮而感覺溫暖。
王盈婷  (副領隊)
2017
在部落的生活不像台灣這麼便利,我晚上在帳篷裡躺著,有時會有個想法問自己,這邊生活這麼的糟糕,為什麼你還會想要再來一次?但生活上的不便,回台後完全沒有留在我心中,而是美好的回憶已經多到一點點生活上的不便完全不足以留下。
鄭若文  (團長)
2017
「我是誰?我為什麼來這裡?我到底能為這美麗的部落做些什麼?」每天晚上看著滿天星斗,深深希望自己也能像星星一樣,雖不像日月般照耀大地,但能不分晝夜默默閃耀,指引著長夜慢行的人,深入當地服務需要幫助的人,一直是推動我的意志。
黃紫恩  (公關)
2017
在這個我們看起來貧瘠的土地上,與大自然同居,與動物們比鄰,自給自足地活出處於他們的一片天,於是我才意會到,坦團不能改變他們長久以來的生活,但能與他們共同營造一個更舒適的環境。
 
謝瑋  (公關)
2017
在這裡,我體會到越簡單越是多麽快樂,使我更珍惜我們處在台灣這個寶島,或許我們對他們來講只是每年短暫的過客,但我希望能透過我們讓更多人知道世界上真的是有那麼一群人過著這樣不同的生活!
 
曾翊庭  (教學)
2017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看到許多mama在回饋,感覺得出來我在給予他們的課程確實是他們會用上的,希望未來的課程也能如此給他們最實質的幫助,這才是志工給人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賴彥而  (教學)
2017
當我們從當地唯一的醫師得知,當地有民眾因為我們為其做了健康檢查,發現身體上的毛病前去就醫時,我想就這點來說,我們也達到了所謂的「改變」了。我們所做的沒辦法拯救世界,但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那麼我認為這就是有意義並值得做的事了。
 
黃煜軒  (文書生活)
2017
輔坦深耕Engaruka七年,常常在幾個瞬間,我對上當地人的目光,我都會想他們是怎麼看我們的?我們擁有的很多,我們幫助他們,然後我們終究離開。希望我們的到來所投入的一點努力,都能夠像漪瀾一般流傳。
黃馨儀  (文書生活)
2017
就算有語言的隔閡,每一次幾句簡單的問候、握手和擁抱,都格外的有溫度,與其說是我們在給予當地服務,不如說我們是在互相學習、互相愛對方、互相成為彼此生命中的一段故事吧!
 
林咨辰 (財務)
2017
經歷一連串的服務與冒險,我們發現我們能為當地所做的確實微小,但是看到待產室Mother House,才了解七年來的點點滴滴聚集還是有了成就,就像劉醫師所說的一樣:「好的事情不會來的太快」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林俊燁 (財務)
2017
走完這非洲之旅,種種我在服務之餘所收穫到的回憶與情感,均成為我的精神糧食,讓我可以在求學甚至未來行醫的艱辛路上堅定地走著。「追己所嚮,莫忘初衷」,如今我繼續以這句話勉勵自己勇敢走向未來!


 
#2018
 
黃煜軒 (領隊)
2018
這間診所要從坦尚尼亞醫療分級最低的Dispensary 升格成Health center 了! 從2014年輔坦投下待產室的第一塊磚,2016年完工啟用,2017年時因應需求而開始的小小改建,到2018年在待產室旁的荒地,一棟由村术自籌的新建築準備。或許即使輔坦不來,這裡在未來也有一天還是可以發展成Health center,但是因為團隊的投入,除了讓當地開始自發性的發展,也加快了部落醫療進步的速度,這就是志工服務最動人的成果。
 
黃馨儀 (副領隊)
2018
記得在Nanja上課的某一天,突然看到黑板上學生寫著感謝我們的話語,那個瞬間真的覺得好感動,原來我們的出現對他們是有幫助的,這可能是自己心裡一直都有的矛盾,我總是覺得當地的生活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困擾,反而還算喜歡,訊號差的網路可以擺脫台灣繁雜的一切,人跟人之間的距離變近了,但那是不是只是因為我們終將會回到便利的臺灣,這短短的21 天彷彿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而對當地人來說那些不便利和匱乏都是日常,我們的進入是不是會讓他們原有的生活失衡,就算我們準備的所有計畫都很順利,還是會不禁思考到這些,做志工這聽起來很簡單的事,這兩年來我卻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志工又或者是說學習做一個真的能帶給當地正向改變的志工。
 
劉懿萱  (公關)
2018
在旅途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單純最真誠的聯繫,不管是與團隊夥伴們的互動或是與當地人相處,簡單的一個舉動,微笑揮手回應、大聲的打招呼,「Mambo?」、或是舉手之勞的幫忙,都更拉近了彼此的關係;此外,自己也一直思考如何叫做「給予」,而我們帶過去的資源對當地來說是否有意義,例如,透過社區訪談中,發現當地居民因為覺得吃藥很麻煩再加上又苦,總是把一次不同的藥、好幾天天份的藥量吞下去,還有些懷孕的婦女因為錯誤迷思的觀念影響,而被他人貼上負面標籤...等等許多現象,都讓我的原先想法不斷翻轉,其實,我想說的是,他們所帶給我的一切,遠比我們付出還多啊!
 
江苡瑄 (教學)
2018
在坦尚尼亞的這段日子,我看到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在長達10 個月的準備期中,我腦海中想到的藍圖非常的美好,卻不想原來現實是如此的天差地別,那裏的一切與一切都是無法用聆聽他人經驗或從課本上看到!在真正到那裏服務以前,我完全無法想像為什麼過去的團員說每每要為他們解釋視力測量的方法都會花上許多時間,我以為這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但你在發現原來他們一輩子沒有做過健康檢查、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多高、有多重,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近視這些事情後,就會察覺原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些我們唾手可得的東西和資源是多麼的珍貴,這一趟服務的旅程,我想不只我們帶給了他們東西,他們同時也給了我們許多許多。
 
零可 (文書生活)
2018
非洲是有一大片未開發的土地沒錯,你原地轉身三百六十度,廣大的草原裡沒有一間房子和人煙。非洲居住是很貧窮沒錯,但是是貧窮到沒有錢讓小孩上學,小孩多到要送給別家養,生病因為沒錢去醫院而跑去接受傳統治療把自己身體弄更糟,衣服已經殘破不堪了還是繼續掛在自己身上,上課的教室只是用木頭、石頭和土製成的,隨便一個人用力踢下去會應聲而倒。非洲是很缺水沒錯,乾季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水可以用,當地人會蒐集雨水並且直接喝下,也有隨著氣候越來越乾燥而逐漸縮小消失的小池塘,當然也會有地下水水管接上來,可是當地人並不會珍惜水資源,水龍頭壞掉了會放任水龍頭不斷的流水出來。這些都是我們在非洲所見所聞,沒去過非洲的人也不會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沒有親眼見過的那種感動,所以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有這次的機會可以加入坦團,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經驗。
 
梁晶瑜 (財務)
2018
讓我無法忘懷的病歷是我在Oldoroko 診所看到的三個小孩,當地診所沒有醫生只有一名快退休的護理師,他要求我們協助他給予病人家屬意見。第一個進來的是一個右邊身體無力伴隨癲癇發作的小孩,這樣的病況維持了好幾年;第二個是6個月大的小孩,腹部長了一個非常巨大的mass,一旦碰到小孩就會痛哭、一開始出現時很小到現在如同一個嬰兒的頭一樣打,至少有15 公分長;第三個是天生腳畸形,媽媽脫下小孩褲子後小孩被周圍眼光嚇哭以及媽媽絕望離開的背陰依舊歷歷在目。這些在台灣或馬來西亞隨時都能快速處理的問題,在這裡如同絕症一樣。他們沒有錢沒有交通去大醫院就診,即使去了也沒有能力持續回診。
 
張嘉芳 (財務)
2018
這裡是我第一次在當地做健康檢查,我負責的是視力站,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做過健康檢查,一個一個教他們怎麼比出視力表上"E"的缺口花很大的功夫,看他們用渾身解數像是在跳舞一樣的比出方向真的是很可愛。沒想到這是一個很沉重的一站,測出視力不好的小孩,他們知道有眼鏡但是太貴負擔不起,很憂愁留下來問我們問題。還有人測出兩眼人視力都低於0.1,活在模糊的世界20 年都不知道那是近視。簡單的健康檢查,可以發現至關重要的問題!